亮诚信 展形象 开新局 | 厚植人才沃土 助力灌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25 10:20:54 通讯员:王俪钧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年来,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真心爱才、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为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


  整合优化机构和职能


  利用事业单位改革契机,整合优化人才机构和职能,中心成立了信息化处、水利文化处、科技服务处。2022年,成立河套灌区科技试验中心,形成了“1+4”(1个试验中心加4个基层试验站)的科研体系。立足灌区实际,持续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力度,先后选派61人参与完成国家、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子课题)10个,合作完成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个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专题任务。累计获得科技部农业节水科技一、二等奖3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3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4项。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技人员。河灌中心2019年—2023年累计招聘340名各类专技人员。2024年招聘181名专技人员正在进行中。同时,通过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积极组织各类人才参加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协举办的各类人才评选工作。1名同志被评为巴彦淖尔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名同志参评2023年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推荐4名同志参评中国工程院评审专家,推荐“国家工程师奖”个人奖2名、团队奖2个,推荐参评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2名。同时,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当选巴彦淖尔市“人才沙龙”副理事长单位,13人成为全市人才沙龙会员。建立完善灌区人才信息库,不断提升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有8人列入自治区科技专家库,28人列入市科技专家库。


  争取科研项目


  充分发挥平台载体作用,多方争取科研项目,扩大项目团队合作范围,重点引进全国水利领域“高精尖”人才,努力为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积极推进国家农高区十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中国农业大学、黄委节水中心合作,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担任创新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黄冠华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黄委节水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张会敏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由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科研院校近30名专家教授组成。积极引进人才推进博士科研工作站建设。与黄科院引黄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建“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博士科研工作站,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内蒙古河套灌区数字孪生灌区”博士科研工作站,目前已完成两个博士科研工作站的6名博士选派和正式建站工作,正在积极申报巴彦淖尔市博士科研工作站。在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黄河河套教授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河套实验站、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共建河套灌区现代化试验基地,与黄委节水中心共建“河套灌区试验研究基地”的基础上,力争今年多方位、多渠道引进人才、引进团队,再挂牌成立一批合作试验基地,为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健全激励机制


  健全激励机制。坚持岗位留人、待遇留人,注重工作实绩,加强突出人才的进一步使用,对优秀人才破格提拔。围绕重点领域,对业绩突出且岗位急需的优秀人才进行优先聘用。2023年通过争取,增设2个正高级特设岗位,为做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优先兑现职称、工资待遇,充分发挥岗位聘用的激励作用。积极搭建育才用才平台。在全系统选拔有专业特长、有创新激情的优秀人员加入到灌区信息化建设与运行团队中。通过经常性开展技术交流、举办专题讲座,撰写技术论文、申请专利,引导技术骨干懂创新、敢创新,在灌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传帮带”的浓厚氛围。信息化团队先后获得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荣誉,荣获自治区“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集体”等26项集体荣誉,96人次获得市级及以上个人荣誉。


  壮大人才队伍


  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通过招聘引才、项目聚才、平台育才等方式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切实激活本土人才发展“一池春水”,充分发挥人才集聚作用。近年来,立足水利实际需要,对引进人才中户籍在本地或者长时间在本地生活的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建立了本土人才库,并适时对新入职人才开展业务培训和新人座谈会,进一步激发这些本土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培养和扶持本土人才,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党组一直以来坚持本土人才“以用为本”,围绕水利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重要项目开展各层次、各领域人才培养。在信息化建设、引黄滴灌、膜袋衬砌、水权确权交易、水费线上结算和水利标准化创建等项目中综合利用业务练兵、技能比武、脱产培训和专题研讨等方式,对系统内专业技术人才全部轮训一遍,切实提高了本土人才的业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涌现出一批敬业奉献、能力突出、成绩显著的本土人才。以发挥本土人才优势为抓手,搭建平台赋能水利高质量发展。以本土技术骨干为引领的河套灌区信息化技术创新团队和河套灌区试验研究基地平台围绕行业需求,攻坚克难、自主创新,近年研发出大量的科研技术成果,使河套灌区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和科研创新等工作走在全国水利行业前列,充分发挥了人才集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