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印象
发布时间:2024-04-16 11:04:58 文:张爱军(临河)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那些文字间的勇气与智慧,如同激昂的旋律,激发我们去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那些文字背后的写作者,如同知心的朋友,将他们的遇见和经验通过一粒一粒的文字交给我们。

  ——编者

0412004_001_02_s.jpg

  李辉是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传记作家,为巴金、萧乾、黄永玉写过传记,余事不挂眼,半生都与这些文化名人打交道。

  从思想文化评论杂志《读书》上拜读他的大作时,我差不多20岁,觉得此君起码要40岁开外吧,像王力那样有一个宽大的前额,头发稀疏,高度近视,是文、史、哲融会贯通的大学问家。

  为《读书》撰文的作家都是李辉级人物,所以《读书》我每期必买,一直坚持到现在。北漂的时候,我还曾给李辉主持过的《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投过稿。记得那时大中午跑到附近邮局,一定要将稿件投放到大厅的邮箱里才安心。

  这么多年,李辉始终把笔触放在现当代文学史、文化史那一个个光辉灿烂的老先生身上,为他们画像,为他们立传,给他们留下了时代的音影,为理解二十世纪的中国增加了丰富的注解。他最近两篇也都是写人物追忆的文章,其中一篇是忆丁聪先生。

  丁聪是《读书》的“钉子户”、“御用”漫画家,几乎每一期封底、插页都有他的妙笔生花,自成一景,于无字句处“藏雄兵百万”。丁聪是上海人,电视剧里如果有个男人说上海话,多数是扭扭捏捏的小男人,然而,从李辉笔下,看到的却是一个不一样的上海男人,个子虽然不高,相貌也平平,却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排山倒海之势。

  最近又看了李辉忆李泽厚先生的文章。早在念高一时,就拜读过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后来走出校园,又买了先生的《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前后连贯起来通读了一遍,对什么是美学、美学和史学以及考古学的关系有了不少心得体会。李辉文中对那本我至今没有拜读过的李泽厚先生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推崇备至,说是他“最重要的五本书”之一,在研究巴金时“令我们思路为之宽阔”。李辉还在文中写道,当他为“居京琐记”栏目约稿时,李泽厚先生作为一代学人、殿堂级人物的那种谦逊有礼,让人折服。

  丁聪、李泽厚与李辉都是故交,亦师亦友。李辉在文中记述了很多他们之间交往的琐事,其温情、喜爱、怀念、敬仰之心,扑面而来。尽管李辉写得从容,不动声色。

  由于从未有幸与李辉近距离接触,所谓印象,仅从他的师友、文字和几张图片中抓取,远没有触及到其思想深处,进入他的内心,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春风十里,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