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杂记
发布时间:2024-03-27 10:26:08 文:邵春(包头)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南方之于我,一直以来就是最神秘、最向往、最牵魂的去处。

  多年以来,我始终有这样一个梦想:退休后携妻子一道下南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深度幸福游!

  2023年的初春,机会终于来了——

  在北京带孙子两个多月的我和妻子,被邀请送孙子去广西桂林的外公外婆家,换班。原计划在此过渡个把星期,把孙子顺利交给外公外婆后,我俩正好利用这个难得的好机会,顺路去实现心中那个向往已久的逛逛南方的夙愿。

  到了桂林,大家在磨合了一周多后才发现,想在短时间内把孩子顺利交接在外公外婆手上实非易事,我俩居然在亲家家逗留了35天。直到3月24日下午2点,我们在把孙子哄睡后,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二位亲家,踏上了真正的旅游之路。

  在桂林期间,我们抽空游览了桂林山水公园、虞山公园、临川甘棠江风雨桥、大圩古镇、草坪漓江码头、“天下银杏第一乡”海洋乡、“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兴安县等风景名胜。3月8日到12日这几天,我还只身南下,专程赴贵港市参观了儿子工作的地方;去平果市走访了兄弟企业——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又往南宁和北海,拜访了久违的朋友和同学。

  从3月24日开始到4月9日返程,我和妻子先后游览了湘西的凤凰古城、芙蓉镇、张家界武陵源,贵州省的铜仁梵净山、镇远古城、凯里西江苗寨、荔波小七孔、安顺黄果树大瀑布、贵阳黔灵山公园景区。

  对于我和妻子来说,五十多天的南国之行,无论如何也称得上是一次深度旅游:足之所履、目之所视、鼻之所闻、口之所尝,抑或情之所感、意之所畅、神之所驰、心之所动,皆为人生第一次,可谓平生之至享!

  我们惊诧于鬼斧神工、瑰丽神奇的武陵地貌;纵情在风光秀丽、天下独绝的桂林山水;感叹着依山傍水、精美绝伦的吊脚楼建筑;陶醉于鳞次栉比、古朴雄浑的苗寨风情。

  回到包头家中后,一连几天均面对着天昏地暗的沙尘,这愈发激起我们对南方的赞美和思恋之情。

  南方的青峰翠谷、山水林泉、奇花异草、珍禽瑞兽,时时扑入眼帘,闯进我们的心中,牵动着我们的灵魂……

  

忘不掉那摄人魂魄的秀水


  在南方旅行,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条条熠熠生辉的明河秀水。

  一路游来,我们发现所到的每一个城镇或者景点都有河流相伴:桂林市有“两江四湖”: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和杉湖。位于桂东北的兴安县城,因驰名中外的“灵渠”和“水街”而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其颁奖词云:“水街水清,灵渠有灵;兴安,两大水系(湘江、漓江)钟灵毓秀的地方。”湘西凤凰古镇依托沱江而兴,沱江又为武水的一级支流,下流到泸溪县境内汇入沅江。湘西永顺县芙蓉镇有酉水河流过,酉水亦为沅江最大支流。张家界境内的大河称澧水,古有九大支流而合称“九澧”,终流洞庭湖。贵州铜仁市内有条大河叫锦江,为湘江支流,其与镇远县的舞阳河、荔波县的漳江均被评为“贵州十大最美河流”。凯里西江苗寨和安顺黄果树大瀑布的母亲河都叫白水河,属珠江水系……

  南方之美,最美在山水。

  南方是水世界。“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大自然赋予了南方得天独厚的生命之源——水。

  南方因水而兴,因水而富;因水而美,因水而灵。

  南方的水是清澈明丽的。

  水从天上来,流自山中出——大雨倾盆,江河浩荡;小雨缠绵,泉溪欢腾。南方之水,或溪或河,或湖或潭,水皆缥碧如玉,清澈透明。南方多山地,水从沙石泥土上流过,淘洗沥漉,纤尘不染。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问南方之水为何如此清澈透明?朱熹的这首诗或可解答。

  南方的水是绚丽多彩的。

  不必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也不必说“花落水流红”,就连生长在长江边上的朱自清先生,也曾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他喃喃吟道: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南方的水是欢快灵动的。

  一溪流水空灵秀,万里云天竞自由。面对良辰美景,李白发出“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欢呼;杨万里惊喜于“小溪曲曲乱山中,嫩水溅溅一线通”的生机;张若虚陷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遐思;张孝祥生起“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妙会……

  南方的水是温柔多情的。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一位南方的诗人讲,南方的水是有灵魂的。四季中,他总是抽出身来去山里看水,长时间地与水对视,与水对话,与水神游。他宣称自己的创作灵感源于水,做人做事的智慧也源于水。

  女人是水做的,温婉,纯净。南方的水养育了像水一样的女人:温柔多情,细腻秀美。沈从文先生是写水的边城圣手,他笔下的翠翠、三三、萧萧、夭夭……一个个青翠欲滴的少女形象,全是清波流水泡大的。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好一个南方的秀山秀水秀女子,美不翻你才怪!

  

“金钉子”与沈从文


  原本是来凤凰古城神会沈从文先生的,不经意间却在湘西地质公园博物馆认识了地质学王国中耀眼的明星——“金钉子”。

  在地质学中,“金钉子”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的俗称,用来定义和识别一个地球的地层单位的界线。

  1869年5月10日,美国给首条横穿美洲大陆的铁路钉下了最后一颗钉子,这颗钉子用18k金制成,宣告全长1776英里的铁路线胜利竣工。

  1965年7月3日,美国又建立了“金钉子国家历史遗址”。后来,“金钉子”这一名词被地质学家借用,演化为一个恰到好处的地质学专用名词。

  据悉,全球地层年表中共有“金钉子”110颗左右,目前已经确定的有近60颗,其中我国已找到11颗。

  2010年10月18日,湘西古丈县的“古丈金钉子”地层剖面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在沈从文先生的湘西老家发现并获得了闻名世界的地质学桂冠,这真是湘西之幸,中国之幸,世界之幸啊!

  在了解了相关的地理地质知识后,我对“金钉子”这个闪闪发光的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湘西这片群山连绵、江河缠绕、多民族共生的热土,真是人杰地灵的所在啊!说“人杰”,沈从文先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堪称代表;说“地灵”,神奇瑰丽的武陵地貌举世闻名,更何况又发现了“金钉子”。

  想到此,我忽然突发奇想:从文学的角度看,沈从文先生难道不是镶嵌在湘西大地上的一颗“金钉子”吗?!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且勤奋多产的著名作家。他是水之子,家乡澧水和沅江的“九澧”“五溪”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水边的父老乡亲和码头、吊脚楼,水上的船帆和跑船汉、渡河人,山坳及河边喧嚷集市上的贩夫走卒……家乡的风物人情全部活在他的心头。他赖一脉清波养育生命,滋润灵魂,放大人格。

  “这河水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却是智慧。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江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的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从文先生,称得上是世界级文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