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设立“积分制”,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干部入户走访解释政策,征求村民意见……近年来,五原县创新方式开展乡村治理,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文明乡风,改善社会风气,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五项”引领 汇聚乡村治理合力
“我们结合主题教育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推广‘微治理’‘红黑榜’‘三长下基层’、信访代办制等乡村治理模式,推行积分兑换超市14个,用小积分对出乡村新风貌,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自治区文明村镇’。”
“完善考评机制,让干部少说‘我干不了’,多琢磨‘咋能干出彩’。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产业……”
在五原县2023年“强党建 转作风 办实事 创新局”述职联评会议暨“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会议上,全县57个政府职能科局、党群部门和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依次登台,围绕“抓党建 促业务”等工作内容进行了述职打擂,谈思路、亮举措、晒成绩、找差距,并接受评委们的现场评议。
“开展擂台赛,各乡镇相互对比‘照镜子’,促使大家取长补短,这样实打实的比学赶超让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得到很大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 塔尔湖镇党委书记孙锡良说。
党的领导是乡村治理的“主心骨”。五原县以政治、组织、骨干、人才、党员“五项引领”,带动基层治理新提升新作为。全面开展基层干部“大培训”、村党支部书记“大学习”、社区工作者“大轮训”,分批分期设立专题班次6个,举办各类培训15期,年均受训基层党员干部1.9万余人次。全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发挥各方面力量作用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133个村(社区)与196个包联单位、5420名机关企事业党员结对开展共建活动,有效提升党员干部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能力水平。突出骨干引领,锻造过硬队伍,督促乡镇围着乡村转、部门盯着乡村干,以治理论能力,以治理论英雄。深化“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科技特派员”等载体,扎实推动“三服务一促进”专项行动,订单式遴选各领域专家人才172名,“点对点”进基层开展服务109场次,解决医疗、林草、农技等专业问题117个,实现基层下单、部门接单、人才送单的闭环服务模式。通过每年开展一次“乡村振兴擂台比武”,组织一次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评选一批“干事创业好班子”“担当作为好干部”,形成激励培养一批人、示范带动一群人的辐射效应,有效推动了全县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化能力的提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培育了一支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队伍。
深化“五微”治理 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冬日的荣丰办事处义丰村,虽然没有夏日时节的花红柳绿,但是沿路走进村里,清新的空气、整洁的村庄、笔直的公路……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我原本打算按照过去的习俗,宴请全村父老乡亲,热热闹闹地为儿子操办婚事。”村民樊瑞林说,但经过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向他讲解简办婚事的相关政策要求后,儿子的婚事就简办了,开支少了,负担也减轻了。
巧媳妇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
变化的出现得益于荣丰办事处义丰村推行的“五微”工作法。义丰村在村“两委”班子基础上,推选产生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村民小组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微组织”,通过发放倡议书、设置宣传展板、入户走访宣传等方式,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孝老爱亲、崇德向善、厚养薄葬等文明风尚,培养村民养成科学、健康、节俭的生活方式。近几年,在该村各“微组织”的努力下,全村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获得了全村的认可。
与此同时,义丰村还扎实开展“微服务”,组建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者、志愿服务队等深入村组“找事、听事、办事”,开展理论宣讲、民事代办、医疗卫生、就业技能、金融助农、农村电商、邻里互助等“微服务”。推行“微教育”,利用“北疆先锋大讲堂”、“村村响”、流动党校等资源,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家教家风、种养技术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 “点对点”教育。实行“微管理”,通过落实“一约四会”制度,倒逼村民服从管理,建设崇德向上的文明乡村。落实“微调处”,组织“政法委员小三长”进村入户化解矛盾,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数量和隐患,走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义丰村乡村治理是五原县推行“微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五原县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构建形成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小组网格化“微治理”模式,出台“网格化+微治理”22条具体措施,规范设置网格 1482个,配强网格员1482名,组建“微组织”2055个,参与党员群众1.6万余人,实现乡村治理网格设置、人员配备、待遇保障、责任落实、实体运行“五个到位”。以乡镇为单位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大比武”,培育“最强党支部”、示范基地,培养储备村后备干部353人。创新“五学引领”培训机制,变“集中式”“大班制”教学为送教下乡、分期轮训,结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主题培训,轮训农村党员7000余人。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行基层党组织“五星战报”、党员分类量化等考评,创新固定党日“5+X”制度,党员群众教育管理成效持续突显。
开展“文明实践” 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五原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建设,传递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走进复兴镇永丰村的“积分超市”,货架上都是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洗衣粉、牙刷、毛巾等一应俱全。但货架上面贴的不是价格标签,而是10分、20分、30分不等的分值标签。攒够积分的村民们,正按照货架上张贴的物品兑换分数兑换心仪的物品。
2023年以来,复兴镇永丰村在乡村治理中大力推行“五个一”积分制工作法,即一套积分奖惩办法、一套积分兑换规则、一套积分认定程序、一套积分兑换台账、一个文明积分超市,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依托“我帮你”文明实践活动等载体,组建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好姊妹志愿服务队、邻里帮志愿服务队3支,示范带领村民主动参与粮食种植、节水控水、环境治理、志愿服务等各类投工投劳活动,推动乡村治理方式由“任务型”转变为“激励型”。推行积分制以来,永丰村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场次,参与村民1000余人次,获得积分3500分,兑换商品价值6000余元,用“小积分”激活了乡村“大治理”。
五原县积极探索乡村管理新模式,在大力推广村民小组网格化“微治理”的基础上,将乡村建设、遵纪守法、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捐赠公益、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7项54个内容纳入积分管理细则,通过“支部开超市、村民攒积分”,示范建设“文明团结超市”45个,为群众打造文明存储“银行”。
同时,建立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将道德品行、水费缴纳、投工投劳、环境整治等事项列为重要评价内容,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弘扬文明新风,不断增强村民的自豪感、幸福感、获得感,使村民纷纷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注入新鲜活力。
近年来,五原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个、实践站 117个、“学习讲堂”128个、“草原书屋”117个,配送图书 116种14339册。成立志愿者队伍1011支,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174场。制定完善所有行政村村规民约、诚信村民管理办法等“微守则”,建立“四会”组织,推行“红灰黑榜”评选。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选树活动,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评选国家级文明村镇1个、区级14个,文明村镇覆盖率达70.03%。
如今的五原乡村,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法治横幅、文化墙、村规民约点缀其间,诚实守信、邻里互助蔚然成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村民文明素养正一步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