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落地 好日子走起
发布时间:2024-02-20 11:38:12 通讯员:刘欢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小麦、玉米集中连片统一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明渠灌溉变地下滴灌带;泥泞的田间路变成硬化路;水肥一体化以及科学化经营等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说起这几年种地的变化,临河区干召庙镇棋盘村四组村民武福昌难掩欣喜。“党的各项惠农好政策让我们种地越来越省事,粮食产量不断增加,质量还好,增收妥妥的。”他高兴地说。

  武福昌是棋盘村四组的坐地户,他作为一个老农民,亲历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再到“惠种地”的变化。“棋盘村过去都是花花田,政府通过大破大立土地整改,将原来零散的小块田变成了集中的大块田,地块大、地头长,各类农机轻松下田,种地省力还增产。”武福昌说,他家有两台现代化的种植机器,一台种小麦一台种玉米。去年,他家种了112亩地,施肥、播种、铺设滴灌管和地膜等作业全部机械化,不到4天的时间就全部种完了。

  说起2023年种地的收成,武福昌喜不自胜。“去年,我种了80亩小麦套玉米,单种玉米30多亩。套种小麦每亩单产450多斤,卖了6万多元。玉米一共产了13万多斤,除去自己留下的3万多斤,毛收入近15万元。政府每亩地还给我补贴300元,112亩地一共补贴了33600元。这样算下来,我这一年的毛收入有24万多元。”武福昌一边算着细账,一边说,高标准农田有效推动了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省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每亩地的投入成本最多也就700元,亩均产量还提高了约100斤。

  近年来,临河区通过实施粮食补贴等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临河区大力推进农业向智能化、科技化、机械化方向发展,许多农机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实现农耕全程机械化作业,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配套实施“四控”,推行智慧灌溉、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亩均节约灌溉用水50%以上,省肥50%以上,增产30%以上,节本增收效果明显。

  除了现代化机械的加入,种植技术的专业指导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证。临河区将“科技小院”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窗口,坚持“科技支撑、产业振兴、院地共建、党建融合”,把“科技小院”建设在农牧业生产第一线、最基层,扎实推进特色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助力临河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临河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政策供给、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土地整改、政策补贴,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小田变大田”“低产变丰产”,让“粮钱双丰收”,耕地实现产量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