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行走在乌拉特后旗大街小巷,处处都能见到志愿者活动的身影。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惠民服务,一条条增颜值、提气质的实践举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犹如阵阵清风,吹拂着每一个角落,浸润着群众的生活。
今年以来,乌拉特后旗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着力破解“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问题,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实践内容,有效发挥了引领思想、服务群众、培育文明的积极作用,促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举办民族服饰制作培训班
志愿者指导孩子做手工
志愿者为社区行动不便老人义务理发
志愿者为公益林地安装围栏
开展宣传
乌兰牧骑队员深入牧区巡演
构建三级实践阵地 文明力量“聚沙成塔”
文明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和标志。近年来,乌拉特后旗着力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聚焦群众需求,精心培育一大批志愿服务品牌,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今年7月,位于潮格温都尔镇旧派出所院内的潮格温都尔镇志愿者驿站改建完成。从此,在乌拉特后旗后山地区活动的宝音志愿服务协会、北山羊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近千名志愿者有了属于自己的“娘家”和“加油站”。
潮格温都尔镇志愿者驿站是由乌拉特后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潮格温都尔镇党委政府共同为广大志愿者们建设打造的一处集办公、学习、宣讲、展示、活动、便民等功能于一体的新阵地,致力于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乌拉特后旗志愿服务大平台大体系。
“这里既是我们志愿者开展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展示文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窗口,现在很多工作都放在这里做。”宝音志愿者协会成员潘宝德说。
今年以来,乌拉特后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各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了新一轮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自查整改工作,完成了对各文明实践所站的二次评估。全面整合现有阵地资源、突出红色阵地属性、突出标识标牌张挂,完成了1个中心、6个所、62个站(含2个综合站)的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巩固提升工作。打造文明实践广场2处,在山后地区新建志愿者驿站1个、草原驿站3个,探索“三站共建”文明实践联合站2个,文明实践红色阵地延伸到了群众所在的每一个角落。
“今年,我们持续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志愿服务队伍培训、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负责人文明实践理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实操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选树工作,确定了旗级示范所2个、示范站8个,通过示范所站选树助推文明实践所站争先创优、提质升级。”乌拉特后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李海源介绍说。
播撒文明种子 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隆冬腊月,天寒地冻。位于巴音宝力格镇惠民社区的巾创图克民族服饰制作培训基地内却暖意融融。该培训基地讲师、惠民社区党支部委员、妇联主席苏林嘎正给学员讲解蒙古族服饰的制图和裁剪知识。
为打破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陪读家长等群体的就业局限性,同时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巴音宝力格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惠民社区开办了巾创图克民族服饰志愿服务项目。“我们主要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掌握民族服饰制作的核心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就业竞争力。”苏林嘎告诉笔者。该志愿项目从2020年8月第一期公益培训班开班以来,至今已开展了8期,培训学员达350余名。对于培训班学员生产出来的成品,惠民社区志愿者们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方式帮助他们,三年来累计回收成品500多件,销售金额达6万余元。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基础,将敬老爱幼、助残帮困、清洁家园、文明劝导、助农服务等主题结合起来,志愿者队伍成为播撒文明种子的使者,引领社会向上向善。
巴音宝力格镇查干乌林社区积极打造“中国红”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引导社区居民利用自己的职业、特长等优势,采取一周一升旗、一周一活动、周周有讲座等形式,开展志愿服务,履行政策宣传学习、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纠纷调处、关爱弱势群体、关心青少年成长、平安创建等职责。
乌拉特后旗乌兰牧骑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送欢乐、送文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将贴近群众生活的原创文艺作品送到抓绒打草、栽苗浇水现场,在为群众送去文艺大餐的同时帮助农牧民开展农牧业生产。
巴音宝力格镇纳林社区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将惠民惠牧政策编排到快板、小戏、三句半等文艺节目中,深入各居民小区开展文艺巡演,让社区居民在观看文艺节目的同时了解了各项惠民利民好政策。
巴音前达门苏木铁姑娘志愿服务队在生产闲暇之余走进牧民群众家,以故事会的形式追忆过去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激励大家传承优良传统、艰苦创业、发展生产。
今年以来,乌拉特后旗积极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宣传、惠民政策宣讲、法律知识普及、环境卫生整治、关爱老年人、义诊咨询、家政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0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5000多人次,服务群众10万人次。通过聚焦帮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擦亮了自己的品牌。同时,群众们的赞誉也纷至沓来。
如今,在田间地头、戈壁草原、大街小巷,一抹抹“志愿红”“志愿蓝”“志愿绿”,成为文明行为的引领者、劝导者和宣传者。乌拉特后旗广大干部职工和志愿者已成为困难帮扶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执行者,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处处可及、人人参与。接下来,乌拉特后旗各地将积极行动起来,依托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让群众在活动中提升文明素养,让文明实践为群众美好生活“加码”。
短评
小阵地释放大能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创建工作,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整合各方力量资源,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中心,更是引导人们坚定自信、鼓舞斗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信仰中心。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往实里走,就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群众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活力源泉,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是“空壳子”。群众有需要、有诉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回应,实现志愿服务的有效供给,就能够让更多群众产生浸润其中的体验感、乐在其中的成就感、受惠其中的获得感。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不是“一阵风”,不能“运动式”“扎堆式”搞活动。通过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乌拉特后旗以春风化雨的行动、示范引领的活动、暖心贴心的服务、润物无声的氛围,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洗礼、得到教育、获得实惠。陈荣/文
图片由乌拉特后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