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方便多了!以前办事要旗里、苏木里、嘎查里多头跑。现在我只需要电话下单,我需要的服务就来到我家门口了。”沙德格苏木呼和温都尔嘎查牧民熬德布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沙德格苏木探索打造党建引领乡村“外卖式”网格化服务工作法,即划小划细治理单元,吸纳苏木干部、党员、退役军人、群众加入网格员队伍,通过“群众下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接单——派单网格——志愿者接单——上门服务——效果评估”6个步骤,让帮办代办更精细、矛盾纠纷化解更及时、为民服务更暖心。
“志愿服务明白卡”成为服务点单器
“书记,咱们把这个发下去会不会增加苏木里的负担呀,他们能忙过来么?”
“不用担心,这是咱们苏木针对牧区居住分散和交通不便利从而探索出的‘外卖式’网格化服务工作法,目的就是为我们的牧民做到精细化服务,我们只需要发动嘎查里的网格员们全力配合就行了。”前不久,沙德格嘎查书记助理乌兰巴特尔和嘎查书记安永请说道。
沙德格苏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与精神文明建设“双监测、双评定、结果互认”机制,将志愿服务、文明超市、学习强国等常规动作与“积分制、清单制”有效结合推进,实现推进苏木移风易俗“1+1>2”的效果。按照定岗、定责、定人、定任务的模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包片领导、网格员、退役军人等骨干力量,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入户发放志愿服务明白卡200余份,明白卡上详细说明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联系人以及联系方式,确保可以为牧民做到精细化服务。
“多方配送员”准时送达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结束后,牧民把志愿者一路送到门外,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这群娃娃是好娃娃啊,是真心为我们办实事的,他们可是帮了大忙啊!”贾秀枝大娘笑着说道。这是今年学雷锋月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沙德格苏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苏木团委、妇联、卫生院等多个部门志愿者开展送理论、送健康、送服务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近年来,沙德格苏木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此自发成立了10支志愿服务队,队员中有党员干部也有普通牧民,有专业技术人员也有热心群众,“老中青”统统都有,还有一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截至目前,10支服务队中有183名志愿者,共开展5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80余小时,累计行程1000余公里,他们就是为牧民送服务的“外卖员”,每当新时代志愿服务所接到牧民下单,会及时在所有志愿服务队中选出靶向志愿服务队前往服务,每次服务过后深受牧民好评。
“下一步,我们希望可以吸纳更多的爱心人士、专业人士进入志愿服务队,比如说兽医或者医生,为我们农牧民提供更多专业帮助,也进一步提升我们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沙德格苏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杨慧说。
“外卖式志愿服务”成为牧民心中的五星服务
前不久,志愿者又去了敖德布勒老阿妈家里,一进门,老阿妈紧紧握住志愿者的手说:“呼恒,白衣日啦(译为“谢谢闺女”)。自从你们为我定期检查送药,小感冒小毛病在家就能看好,腿也利索了不少,儿女给邮寄的东西也不愁怎么往家拿了。”
沙德格苏木因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日常的购药、取药成为当地年老体弱牧民群众的一件“麻烦事”。为了解决牧民群众眼跟前看得见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沙德格苏木因地制宜创建了“医”路“邮”我志愿服务项目,逐步摸索出“一户一档案、一月一陪伴、一节一慰问、一季一义诊、一站一宣讲”的“五个一”延伸服务模式,坚持帮在点子上,扶在心坎里,把解决实际困难和解决思想困惑这“两把钥匙”同时落在一件事情上,在传递党的关怀和温暖时,让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如今,该项目逐步实现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对象精准化、服务成果常态化,累计开展送医送药服务100余次、义诊50余次、提供义剪、代购等其他各类“外卖式”上门服务80余次。
沙德格苏木通过“小网格”激活基层服务“大能量”,以党建引领乡村“送外卖式”网格化服务为契机,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开展帮办代办、矛盾纠纷化解和为民服务,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