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县:多彩实践活动 传递文明新风
发布时间:2023-10-27 10:38:30 通讯员:杜鹃 邬佳 文/图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一场生动的宣讲,一次暖心的帮助,一个幸福的笑容……实践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近年来,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五原县以“六强化”为抓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促文明新风敦风化俗,让文明之花遍开五原。

美丽的五原

书法公益课堂

科技志愿服务队田间指导

剪纸志愿服务队员交流服务心得

开展义诊活动

下乡演出

  强化首要任务 打好“思想牌”


  近日,在天吉泰镇会议室内,向日葵理论宣讲队队员季秀敏以《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为题,为天吉泰镇全体干部、各村支部书记、全体驻村干部开展专题宣讲,以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切入点,结合乡镇工作实际,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引导全体领导干部努力在完成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上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取得新成就。

  这是五原县打好群众“思想牌”的缩影。五原县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打破台上台下固有界限,将阵地搬到田间地头,搬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搬上互联网。打造“向日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总队,辐射“润民心”“连心桥”“好习惯”等基层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理论+文艺”“理论+实践”“理论+思政”等组合宣讲,结合文明实践广播站、新媒体、微信群、宣传栏、宣传车、宣传折页等“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开展各类主题宣讲310余场。


  强化队伍建设 凝聚“牵引力”


  围绕破解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胜丰镇新丰村组建了“树新风”志愿服务队,村干部带头倡树,“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现身说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移风易俗。

  在持续巩固县镇村1192支志愿服务队建设的基础上,五原县加强对专业化人才的吸纳,通过“线下+线上”“固定+流动”相结合的方式,新建法治平安志愿服务队、民生领域志愿服务队、倡树新风志愿服务队121支,形成了以志愿服务队为支撑,群众广泛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了法律法规宣传、法律风险防范、弱势群体帮困、涉稳隐患化解、文明新风倡导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志愿服务团队培训班2期,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干部培训班1期,助残就业培训1期,网格员培训2期,深入学习了《内蒙古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进一步提高了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的思想意识和服务能力。


  强化阵地延伸 激活“强磁场”


  近日,在胜丰镇新丰村四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郭果枝正在给周边种植户讲解灯笼红香瓜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要点。实践点围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成立科技专家志愿服务队、农民志愿服务队和电商志愿服务队,为附近村民提供各类技术指导,开阔了村民的视野,提升了村民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五原县在县域覆盖式建设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所、130个站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标准化建设,推动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三类向二类、二类向一类梯次迈进。新增新时代文明实践点6个,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建成健全阵地”到“用好用活阵地”的转变,通过志愿者轮值,延长实践站点服务时长,利用农闲时节、茶余饭后,开启“夜实践”“游击实践”模式,确保文明实践“不打烊”,实践跟着需求走。今年以来,结合春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六一、高考、端午、七夕等节点,组织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新年”“习语金句大家写”“党的声音进万家”、猜灯谜、社火、送春联、新春慰问、惠民演出、消夏晚会、关爱劳动者、点亮微心愿、爱心助考、文明交通劝导、垃圾分类、环境维护、移风易俗、惠民演出、搭手帮办、扶老助残等实践活动2100余场次,受益群众18万余人次。


  强化融入融合 构建“大版图”


  从开始的试点摸索,到后期的全面延伸,五原县聚力融入融合共建共享,让文明实践“更上一层楼”。整合各类阵地设施,打造“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六大创建统筹起来。定期组织机关志愿者特别是文明单位党员干部进社区、上街道,建立路长制、楼长制等工作机制,做好社情民意摸底、创城舆论宣传,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将文明实践与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评选相结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到乡风文明引导、村庄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同时,融合阵地资源,打造“实践站+党建+功能室”服务阵地,特别是将文明实践站与草原书屋融合建设,组织开展“好书推荐”“读书月润心田”“悦阅读·悦志愿”作品征集、书法笔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62场次,实现了“一个所站、多点辐射”“多重功能、互促共融”。


  强化品牌特色 突出“引领力”


  邓外女老人的老伴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常有走失现象。扬帆志愿者协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上门为老人家发放了防走失的“黄手环”,将关爱与呵护送到了老人及其儿女的心坎儿上。这是扬帆志愿者协会“老有依靠 让爱相伴”志愿服务项目中的特色服务。

  近年来,五原县按照“所有品牌、站有特色、点有亮点”的工作思路,鼓励、帮助各阵地、各队伍凝练工作案例,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小草志愿者协会“老有依·爱相随”“关爱三留守·小草结伴行”,教育志愿服务队“心际空间”,天吉泰镇“守望相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巷一议、志愿接单”,和胜乡和平村“巧媳妇针心真意”,扬帆公益书屋“好书童享”,聚仁志愿者协会“爱心早餐 温暖一城”,胜丰镇新丰村移风易俗“七到位”工作法等多个项目和做法在全区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举办了全县“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会,推广志愿服务项目15个,正在培育项目9个。


  强化机制保障 提升“新动能”


  五原县坚持在提高规范化组织化上下功夫,努力形成“清单化”管理、“机制化”落实的工作模式。年初制定《五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工作项目责任清单》《2023年度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月历月知》《五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工作方案》,将3月份确定为“文明实践活动月”,实施“周调度、月督导、季通报、年考评”制度。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1次,县委专题督查1次,常委领导专题督导2次,召开现场观摩会1次,中心主任会1次。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激励嘉许办法,对110名“县级优秀志愿者”,11支“学雷锋活动示范志愿服务队”,30个“县级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15个“县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10个“县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0家“热心公益企业”进行了表彰。创新开展企业联建文明团结,新建“文明团结超市”9个,奖补文明团结示范超市3个。将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参与文明行动、典型选树、脱贫致富、环保行动等纳入积分管理制度,把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情况与表彰激励相挂钩,在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和归属感的同时,培育志愿文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春风化雨,需久久为功。五原县将持续推进文明实践提质增效,努力将中心、所站打造成为宣传党的理论的“主阵地”、服务基层群众的“主平台”、提升城乡文明的“主引擎”,让文明之花在五原大地越开越艳,让实践之步在古郡大地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