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记者从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了解到, 近日,有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设置圈套、发布虚假信息骗取财物,这些骗局被精心设计,花样繁多,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欺骗性。因此,巴彦淖尔市公安局通过公布典型案例,提醒广大市民提高反诈意识,防范电信诈骗,守护好“钱袋子”。
使用AI换脸技术
冒充老同学骗走20万元
近日,临河的张先生收到一条老同学“李先生”发来的添加微信好友请求,添加后,“李先生”发起视频通话,视频持续了几秒钟便挂断,但“李先生”没有说话,表示正在开会不方便视频通话,让张先生加QQ。张先生看到视频里就是老同学“李先生”。在QQ聊天时,“李先生”称急用钱,想借20万元,并提供了银行卡号。给对方转账20万后,张先生在朋友圈刷到反诈宣传视频,便电话联系李先生,对方并没有向他借钱,他才发现被骗了。
原来,骗子使用AI换脸技术,通过视频通话骗取张先生信任后,以不方便视频通话为由,诱导张先生向指定银行账户汇款。
民警提示:如果有人自称“同学”“朋友”“亲人”“领导”等,并通过社交软件、短信以各种理由诱导你汇款,千万不要相信,一定要通过电话、见面等途径核实确认,未经核实不要随意转账汇款,也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
点击不明链接
被骗3万多元
近日,前旗的王先生收到一条“00”开头的号码发来的短信,称其ETC账户免停签约已过有效期被停用,并附上一个网址让他点击认证签约。王先生点击短信上的链接后,进入一个叫“中国ETC在线认证中心”的网页。根据网站提示,他输入车牌号、身份信息,还绑定了银行卡,又输入银行卡余额和银行卡密码。过了几分钟,他收到银行卡扣款3万多元的信息,这才发现被骗了。
民警提示:收到ETC相关短信时,首先要看清发送短信的号码,如是“+”开头一长串数字或其他非官方号码,务必提高警惕。ETC发行机构和银行均不会向ETC用户发送包含链接的短信内容,不会以短信方式要求客户在链接中填写个人信息,也不会有“过期认证”以及“失效激活”的环节。因此,收到类似短信时,不要轻易点击,请务必向官方客服核实确认后,再通过官方渠道执行相关操作。请保护好银行卡信息、支付密码和手机验证码等重要的个人信息,千万不要随意泄露,时刻警惕。
领任务返还佣金
被骗2000元
近日,临河的杨女士在浏览短视频时看到参与点赞任务就能领取抽纸的视频,向对方咨询后,她被拉入一QQ群,进群之后对方在群里发任务,说关注公众号可以领取5元红包。杨女士关注后,对方通过支付宝给杨女士返了5元的红包,之后又让杨女士陆续关注了20多个公众号,返利196元。这时,对方称免费任务已经做完,想继续做任务的话需要花钱抢单。于是,杨女士转账2000元做完了任务,对方又称需要继续做任务才可以返还佣金,杨女士才意识到被骗了。
民警提示: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任何要求垫资的兼职和刷单都是诈骗; 不要轻信网上“足不出户日进斗金”“轻轻松松赚钱”等兼职刷单信息或广告,更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
冒充快递客服
骗走2万多元
临河的刘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快递客服,说刘女士在快手APP上购买的化妆品质量有问题,可以退款理赔。听到对方提供的身份信息和订单信息就是自己的,刘女士信以为真。对方让刘女士下载了一个带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以需要记录为由让刘女士打开屏幕共享功能,并发来一个网址链接,刘女士输入银行卡号等信息,屏幕弹出了一条验证码短信,过了几分钟,她的银行卡内2万多元被骗子转走。
民警提示:不要相信任何自称商品质量有问题或快递丢失的理赔电话,网购商品的售后都是在平台内进行,任何主动打电话进行理赔,并且在其他平台进行操作的退款信息一律为电信诈骗。
虚假网络贷款
被骗3万余元
杭后的李先生收到一条“无抵押、低利息、秒下款”的贷款短信,他正好也想办理贷款,就按照短信提示的信息操作,下载了骗子指定的APP,注册后准备贷款15万元。他按照APP的贷款程序进行操作,输入信息后系统提示卡号输入错误,银行卡已被冻结,需要转账3万元才能解冻,到时候一次性给返还18万元。他给对方转账3万元后,系统又提示操作超时导致银行卡被再次冻结,需要转9万元才能解冻,他发现被骗了。
民警提示:贷款请通过银行或正规信贷公司办理,凡是遇到以银行卡被冻结、银行卡号错误为由要求先行垫付解冻费,或是以转账刷流水为由要求提前垫资的一律为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