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城文化熠熠生辉
发布时间:2023-04-19 08:38:57
文:吕成玉(临河)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一场影像盛宴,展现长城古老苍凉、雄浑壮阔的气势。
一场塞外古长城摄影展,让观者在沧桑的长城影像中,打捞起被遗忘的记忆,读取到有关历史的密码,增进对长城的了解、对家乡的眷恋、对祖国的热爱。
——编者
许多人对我们巴彦淖尔的印象是:富饶的河套平原,辽阔的乌拉特草原。这里有雪白的面粉、鲜红的番茄、金色的葵田;这里有悠扬的祝酒歌、鲜嫩的手把肉、热情的农牧民……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构成了巴彦淖尔文化的主要特征。但说到巴彦淖尔古长城,了解者却不多。4月6日,“长城两边是故乡——巴彦淖尔长城摄影展”在巴彦淖尔市美术馆开展。带着好奇心,笔者走进展馆,被一幅幅独具艺术特色和饱含思想内容的摄影作品所吸引,视觉受到华彩的濡染,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徘徊于光影斑驳、庄重典雅的艺术展馆,凝视着一幅幅广大记者、文物专家、专业摄影师和业余摄影爱好者用激情和心血创作的鲜活文字、光影与色彩巧妙组合的摄影精品,心情很不平静,既为我市境内绵延的长城和由此衍生出来的厚重文化而震撼,也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对长城文化的孤陋寡闻而愧疚,更为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的翻山越岭、栉风沐雨,为发掘整理宣传长城文化、唤醒更多的人爱护长城保护长城的敬业与奉献精神所感动。摄影是以光线绘图,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有人说:“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这一点在展出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彰显。精湛的摄影艺术作品,无疑是本次展览的亮点。展出的摄影作品,全角度、多方位展示了两千多年来横卧于巴彦淖尔市境内、绵延1007公里的战国赵长城、秦汉长城、汉外长城的历史沧桑。一幅幅摄影精品,既是摄影家们文化素养、思想境界、审美取向、立意布局、摄影技巧的大展示、大检阅,也为广大观众认识感受长城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提供了视觉盛宴。齐鸿雁拍摄的《龙跃千山》,画面宏阔,气象磅礴,峰峦囷囷,色彩氤氲。秦长城若隐若现盘旋于群山峻岭间,将人的思绪牵向远古的岁月。作者取景的脱俗、布局的匠心、构思的独特、驾轻就熟的专业技艺令人折服。高晓龙拍摄的《赵长城》,以深蓝色的天空为背景,苍茫褐色的山陵中,高低起伏的赵长城静静匍匐其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引发人们无限遐想。张桂林拍摄的《俯瞰长城》,以居高临下的独特视觉,展现出隐匿于群山中蜿蜒跌宕的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在缓缓舞动。使人联想到巨龙腾飞的磅礴气势,给人以精神的提振和力量的集聚。王淑华拍摄的《长城脚下珍珠撒》,取材于雪后长城的景观。耸立的长城下,羊群在雪地觅食。动静谐适、高低错落的画面,营造出雪后长城的幽幽意境。以暖色调为主的作品,给人以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段忆河的《血脉》就是代表。橙黄色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远处山峦参差,阳光将群山长城绘染得金碧辉煌,让人在温暖温馨的氛围中感悟古老长城的磅礴气势。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让本次摄影展看点频出。优美的文字和装帧精美的图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摄影展上,“时光印记”版块展出的巨幅报纸版面的标题吸引了观众,句栉字比、朴实严谨的文字背后,是采编人员爬罗剔抉、辛勤搦笔的盈盈收获。这些韩陵片石的纪实文章,犹如一双双羽翼,载着光与影、色与彩翩翩飞翔,使整个摄影作品展活力四射、主题丰腴。在摄影作品的选材上,除了多视觉多层次表现长城的渊源有自、连绵起伏、巍峨巉峻外,还多题材表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如:雪地中一群肥硕高大的红驼昂首前行,一牧民骑在红驼上的照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红红的驼群,皑皑的雪地,淡蓝悠远的群峰,气宇轩昂的牧民,整个画面巧妙留白、动静和谐、情景交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齐鸿雁拍摄的《长城脚下大道通》,以碧绿辽阔的草原为背景,一条柏油路横贯其间,浓浓的现代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观之,不禁让人“遥襟甫畅,逸兴遄飞”。《高阙塞下牧家乐》,作者以俯拍的技巧,展现出一幅绿树环绕座座蒙古包的美丽意象,反映出改革开放后牧区发生的巨大变化。百幅精美的摄影作品,将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特色的巴彦淖尔古长城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此次摄影展,为传播长城之美、守护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唤起人们保护长城的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阅读
https://wan-htrm.bynesrmtzx.cn/
314,15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