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六楼上遥望黄河,黄河就在脚下,仿佛一迈步就可到达它的边上。
此时,黄河的面貌看得更加真切。河水明晃晃的一道,犹如水晶玻璃一般。早晨的霞光给河面洒上一层金色,熠熠生辉。
黄河流经河套这一段,是悬在平地以上的,因为其高出平地几米乃至十多米,所以远远望去,河道好像挂在半空中似的,如一道高墙,正直而坚挺。
事实上,悬挂的长河并不是直的,尤其走到近处看时,河道蜿蜒曲折,犹如巨龙腾跃。黄河九曲十八弯,流经河套平原时,更加无拘无束,恣意奔腾,因而弯更大,曲更多,河水忽南忽北,横冲直撞,有如飞龙在天,腾云驾雾。
黄河在河套流成“悬河”,有其特殊的地理原因。河套一带地势广袤平展,地形落差很小,上游奔腾咆哮的河水到这里流速渐渐放缓,于是泥沙俱下的河水开始澄清沉落,沉落的泥沙越积越厚,河床泥沙厚积,水位也便越来越高。河套人维持水流不断的办法,便是在河的两岸筑起堤坝,堤坝不断加高,高出平地许多,水流在上面,便成为“悬横的地上河”。
悬河是危险的。旧时对黄河的治理,防堵决口成为一大难题。因黄河决口造成的黄水泛滥是旧时黄河两岸人民的深重灾难,不知有多少河套儿女因此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史载,民国年间临河古城数次被淹,可怜一座城市顿成汪洋泽国,浸泡在洪水中的人民哭告无门,其状十分悲惨。
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套人民以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决心和干劲治理黄河。治理的方法仍然不外乎加高筑牢堤坝。一是把断续的河堤相互连结,筑成一道高大巍峨的人工长堤,抵挡变化莫测的河水。随着黄河水位的提高,长堤也不断加高加厚,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计量。二是不断改进护堤方法,从横坝截流到栽桩挂笆,从苕棒堵洞到石笼固坡,想尽办法且无所不用其极。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河套人民人工开挖总干渠即二黄河,学禹公之法,疏引黄河水灌溉农田,避害趋利,变害为利,终于创造了“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人间奇迹。
但黄河的奔腾冲撞一刻没有停止,由于河套地区土质疏松,黄河淘岸严重,形势严峻的时候往往危及大堤安全,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险情和决口的事情发生。每到这时,河套人民城乡动员,治理险工段或封堵决口的群众性大决战便轰轰烈烈展开,场面蔚为壮观。
悬河的另一潜在危险,是隆冬季节的冰坝。开河或封河季节,从上游迅疾漂流下来的冰凌,到河套水流缓慢的弯道聚积成堆,形成山一样的冰坝,十里八里相连。冰坝封锁河道,冰下的河水流淌受阻,水位抬升,很容易冲破堤坝造成决口。每有冰坝垒积时,黄河上便有轰隆轰隆的炮声震响,这是黄河管理部门派遣飞机飞临黄河上空,用重型炸弹对冰坝实施爆破。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发”,居住在黄河两岸的人民,借此安然无恙。
悬河,高出地面,悬于空中,但依然是以大地为依托。这便是高与低的辩证法,没有大地之低,也便没有悬河之高。高下相倾,水地相生,泽被万千人民。
悬河,悬在半空,悬在地面之上,也悬在人们心上。它是生活之河,生命之河。它的高悬,正象征着崇高伟大,人们心心念念想着它,爱着它,护着它,是因为它的流淌,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希望。
正因为有这河的高悬,才造就了河套平原的自流灌溉,河水由高流向低处,不用加以人工便可顺利完成。河套的地面,又是由西南而东北倾斜,一马平川,河水顺斜坡而下,流得自在,流得畅快,这便是悬河的妙处。河套人引黄灌溉,得天独厚。得益于悬河,河套平原成为闻名遐迩的塞外粮仓。
河套是个好地方。在积贫积弱的旧社会,它是养穷人的地方;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它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它有着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指出“黄河内蒙古段穿行于乌兰布和沙漠、河套—土默川平原与库布其沙漠,三盛公以下至昭君坟段河道多弯,为游荡型与蜿蜒型之间的过渡型河段”,提出“推进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增加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供给,协同发展黄河“几”字弯特色旅游业,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战略构想,确立“到2035年,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流域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黄河两岸的开发建设,事关内蒙古乃至全中国的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工业交通、全域旅游和人民生活等诸多事业。巴彦淖尔市委书记贺伟华在3月9日对五原县、乌拉特前旗防凌防汛、乌梁素海生态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调研中指出: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梁素海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综合实施湖区水生态治理工程,强化点源、面源、内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农业“四控”行动,充分利用凌汛期水资源进行生态补水,持续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湖区水质,推动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更大成效。要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渔民上岸、湖区植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统筹做好护水、管水、治水、防水、兴水五篇文章,让黄河成为造福沿岸人民的幸福河。而一面又筑牢反腐防腐的人心堤坝,使人民大众永无溃堤之虞。
高悬的黄河,给河套人民带来的新希望新机遇,正未有穷期。
悬河的特殊之处,在一个“悬”字。高悬的黄河之下,曾有无数英雄故事与传奇。悬河之下,世代相承的是“制天命而用之”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动词用作形容词则“悬”有似于“玄”,河套人有句老话叫“见不得玄事”,含有不论什么样的奇事怪事都不在话下之意。对于悬河驾驭,也不是平常人所能胜任。河套人是治河的能手,世世代代以水为伴,伴水而生,他们继承了大禹治水的精神,个个是悬河下的禹公。
正因为生存的大环境是高悬着的,因此勇于和谨于面对艰难险阻,在忧患中生存、忧患中发展,前进的脚步才更加坚实,义无反顾。一部河套史波澜壮阔,伟大崇高,正有赖于此。
大河滚滚,流淌千年,浩浩汤汤,奔流不息。河套人为此吃尽苦头,又尽享其红利。生活本当如此辩证。傍晚时分,又站到窗前遥望黄河,高悬的天来之河犹如一条笔直的白线,在灰白的天幕下渐渐隐去。片刻,河的北岸,华灯忽然点点闪亮,点连成线,线连成片,犹如波涌的浪花,顷刻间布满河岸,涌遍城乡,光耀如海,璀璨如潮,绚丽无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生不息的河套人民正与这条古老的河流晨昏相伴,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