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又向华北、内蒙古进行扩张侵略,企图占领全中国。国难当头,晋绥公署主任阎锡山为积蓄力量,抗击日寇,同时实践自己“存在就是真理”的哲学信念,遂倡导“屯垦西北,造产救国”。阎锡山看到河套地方土地肥沃、地处边远,便想把河套地区作为自己扩充实力、就虚避实的后方基地,于是划拨部分官兵进入河套屯田。
1932年以后,河套屯垦区共建起17处新村,以一个营另附一个连建成新村的有临河祥泰裕(永安堡)的宪智乡;以一个营另附两个连建成新村的有五原仁宝圪旦的敬生乡、临河八岱滩的宪盛乡;以一个营另附三个连建成新村的有五原新公中的负喧乡、刘蛇圪堵的折桂乡、南牛犋的觉民乡;以一个营另附四个连建成新村的有五原西七十里呼苏图的良忱乡。各新村的建筑形式统一为:村公所(即乡)建于中心,四周房屋安排分为房舍、仓库、栅栏等。各排房屋的四面筑城堡,挖壕沟,四角筑炮台,用以自卫。新村面积南北280丈长,东西280丈宽,计地1039亩。每户授地1亩6分3厘,居民建房用地以392户计,共占地639亩。东西南北四大马路,各宽6丈,用以行走汽车、植树。村公所建房45间,学校、医院各建房47间,碾磨房各20间,公共建筑总共179间。
为了铭记阎锡山“屯垦实边”的德政,屯垦军官们在早已破落的祥泰魁商号东侧(现临河新华镇所在地),修建了一座高5米的城堡,命名为“百川堡”。“百川堡”建成于1935年,堡内有砖瓦房百余间,花卉温室各一所。城垣四周和马路两旁都栽种杨柳树。内有办公室、会议室、库房、食堂、宿舍等设施。因阎锡山字“百川”,故以此而命名。同时,又将西距20华里的祥泰裕(现狼山镇所在地)改名为“永安堡”,其意在宣扬阎锡山所占地域永远昌盛、长治久安。在确定“永安堡”名称之前,祥泰裕曾以王靖国的字“治安”取名为“治安堡”。王靖国为了防备阎锡山,故将“治”字改成“永”字,以示对阎锡山的尊敬。
“百川堡”除建村公所、学校、医院等建筑物外,还建了一个“百川公园”。公园位于堡子中心,面积17亩。公园内的行道是按“百”“川”二字设计排建的,以示对阎锡山办屯垦的纪念。在公园旁,附设一所很雅臻的图书馆,藏书颇多,有专人司职,供官兵阅览。堡子外边,分东西南北四大马路,开设商场,铺面颇多,是周围数十里的贸易中心。
1939年春,傅作义将军率部进驻后套,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百川堡召开了著名的“抗战建国讨论会”,统一思想,鼓舞斗志,为后来的后套抗战奠定了基础。实行新县制后,临河县第二区公署驻扎于此。解放后,这里改叫新华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