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赋河套
大发公今昔
发布时间:2021-04-20 11:35:06 文:郎有存(杭后)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宸村溅娣栧皵鍦板悕鑰�.jpg

  在河套地区提起大发公,人们首先会想到大发公面粉,这是杭锦后旗面粉产品中的一个亮丽品牌。而早在清光绪年间,大发公则是山西商人设立的一个商号名称,因商号影响较大,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杭锦后旗较为有名的一个古地名。

  大发公位于团结镇民先村,距陕坝30多公里。早期,这里因大发公商号的设立,商贸交易较为活跃,一度成为河套与蒙古物流交易、商贾云集的一处驿站。

  大发公地处阴山脚下的平原地带,清朝时期便有走西口的移民在此落脚,居住生存。据考证,大发公商号由山西商人经营,以收购蒙古人的牲畜、毛皮为主。河套一带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苛捐杂税少,给大发公商号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发公北通乌加河岸的善达古庙,这里住有喇嘛30多人,为蒙古族聚居之处。大发公周边是汉人散居之处,也有不少游牧的蒙古人。大发公的商贸物流与蛮会、陕坝园子渠水旱码头相通互市。每逢节日,特别在粮食丰收、皮毛收购之际,大发公生意兴隆,又吸引了一些商号迁移至此。据资料记载,大发公后又发展起公义恒、巨和齐、庆丰泉、天义堂、福义西、德元堂等六家商号,因而吸引外地迁移人口增多,人口达200多人,形成了一个较为繁荣的村落。做生意的商人根据民生所需,商品逐日增多。大发公兼营油、酒酿造作坊,天义堂经营茶、布、烟、糖等日用品,庆丰泉、福义西经营农具杂货等。每逢春季,商号对顾客赊销,春季付货,秋冬加利收款,也可以物易物,个个生意兴隆。民国十五年国民军北伐,由于土匪流窜到大发公,到处抢劫财物,民众受到冲击,一些商号随之倒闭,村庄呈现一派冷落景象。

  大发公是杭锦后旗境内最早建立教堂的地方。1894年,比利时传教士建立了大发公教堂。其时雇用能工巧匠建设教堂一幢、住房五间、男女书房各一间、库房两间。教堂造型宏伟别致,矗立于大发公城中央,可谓后套罕见的建筑物。后又建起玉隆永教堂。为了加强教会活动,教堂购买了大发公郑万年的耕地一百二十顷,雇用教徒耕种。据《杭锦后旗志》记载: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玉隆永一带因外国传教士强占了杨寡妇的土地,激起了民愤,蒙汉两族群众奋起烧毁了玉隆永、大发公教堂。当年比利时神甫陶德谟又主持重建大发公教堂,共建有经堂八间、住舍七间、磨房一间、货房两间,经营着大量土地,先后有11名神甫任本堂职。大发公教堂主要利用土地广招信徒,他们宣扬:“凡是信奉天主教者均能种堂地、住堂房,向教堂借吃口粮。”许多贫苦农民为了得到土地、房屋、口粮,纷纷加入天主教。1928年,绥东、绥中、后山等地遭灾,不少难民向陕坝、蛮会、大发公涌来,大发公天主教堂教徒最多时曾达一千人左右。

  民国四年(1915年),大发公教堂建起都会学校一所,名曰公学院,当时招收学生三四十人。学校除开设语文、算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外,还开设“问答书房”,作为儿童天主教教义的“启蒙”教育。其与蛮会天主堂学校成为杭锦后旗最早的两所学校。

  大发公及其所在的团结镇地处黄济渠下游,引黄河水灌溉便利。这里土地肥沃、草木遍地、芦苇成林,是宜于开垦种植的一块宝地。随着移民人口的增多,大发公周边的一些荒地被陆续开垦耕种,农业日渐兴起,逐渐形成了村庄林立、良田千顷的景象。多年来,这里以种植小麦、向日葵、玉米、瓜菜等农作物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羊、牛、马、驴等为主。由于农牧业生产条件优越,这里的农畜产品品质好,每年都有大量农畜产品销售到外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大发公这片土地出产的优质农产品,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一些加工小作坊、小加工厂应运而生,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大发公面粉公司。大发公面粉厂建于1991年,建厂之初主要为当地老百姓加工面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发公面粉厂从一个小加工厂逐渐发展成一家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有以雪花粉为主导的大发公牌系列面粉。2006年,大发公牌雪花粉、瑞雪粉、特制雪粉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大发公牌系列面粉具有粉质细腻、色泽乳白、麦香浓郁、口感筋道的特点,用其所制的馒头、饺子、面条等面食具有色泽纯正、味色俱佳、筋道爽滑之优点,保持了高筋度的河套小麦固有的天然清香和自然营养。近年来,大发公面粉有限公司更加注重小麦的绿色生产,每年签订富硒小麦种植5万多亩,并从基地入手,完善“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合作机制,在小麦种植上全面推广控肥增效、控药减害等绿色生产技术,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富硒、统种统收、统防统治,让大发公面粉品牌更加响亮,也让大发公的名声远扬。

  大发公一路走来,经历了商号兴盛、教会传教、农业兴起、产业发展等,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现今的大发公街道整洁、商铺林业、房屋密集、百姓安居乐业,俨然成为一个古老而又繁华的小集镇。期待大发公在现代产业发展中焕发出更加亮丽的风采。